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尊敬的访客,欢迎您访问湘西州人民医院网站,我们一直在关心您的健康!为您的健康服务!

地址:吉首市乾州世纪大道与建新路交汇处

邮编:416000

预约挂号:0743-8669668

投诉电话:0743-8669062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杏林撷萃 »

家乡美系列之一:远去的古寨

      小暑过后的第三天,逢星期六,我们驱车来到凤凰县老家寨。

(老家寨俯瞰)
      老家寨位于凤凰县山江镇北部,距凤凰古城20公里,是一个以吴、龙两姓为主的纯苗族聚居古村落,相传这里是苗族同胞迁居湘西地区最早落脚的古村寨,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要去千年古寨,必须先坐竹筏越过千潭湖。千潭湖是栖凤山前的一个小型湖泊,相传湖底有上千个贯通地下河的溶洞,湖水最深处达30余米,纵遇大旱之年也不会干涸,而且湖水水质四季优良,盈盈湖水中,竟然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桃花水母”,让人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寨前千潭湖)
      “桃花水母”是在淡水中生活的小型水母,对存活环境要求较高,仅限于清洁的水体,有“水中大熊猫”的美称。千潭湖有了桃花水母,这说明它的水质相当好,周边百姓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当山风轻轻地吹皱了湖面,千潭湖波光粼粼,桃花水母自在地摆着舞姿在水中翩翩起舞,赢得我们好奇心大增。
 
(生命的美丽)
      竹筏在电机的推动下缓缓驶向湖对岸,老家寨的大门楼便慢慢地来到我们的面前。筏到码头,我们下了“船”,来到老家寨寨门边。热情好客的二位老家寨小伙子在这里擂响了雄壮高亢的迎门鼓,身着苗族服装的老家寨姑娘们则齐集山寨门口,唱起了苗家迎客歌,奉上了自制的拦门酒。如果我们要从这里进入古苗寨,那就先得饮了姑娘们手中的酒,我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端起一位姑娘递来的小酒碗尝了一小口,然后躲着其他姑娘的酒迅速地拾级而上,摆脱了姑娘们的“纠缠”。
      老家寨的门楼建在千潭湖南岸,过门楼进寨即开始爬坡,苗族同胞们在山体上凿成一层层的阶梯,然后在上面铺上石板,让人们走地更稳当些。

(老家寨击鼓迎客)

(拾级而上进古寨)
      我们从门楼前拾级而上,爬上坡来,路口三株高大的香椿树,他们紧挨在一起,就像三个警惕的哨兵一样立在村头,担任古苗寨的第一道警戒,用她们的阅历甄别、提防着到访古寨的客人。石板路的两边则是用石块砌好的约有1·4~1·5米高的石墙,这些石墙的岩石身上长满了绿苔,一看就是有了一大把年纪的模样,满面皱褶而沧桑。

(寨子门口的香椿树)      (进村石板路两边的石砌岩墙)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老家寨进寨的路边,都竖有这样一些小一点的石碑,石碑上刻有挡箭牌等字样。这是农村老百姓用来镇“煞”的东西。当一个家庭里男孩夜哭不止时,就有可能犯煞,其父母都会遵照巫蛊大师的安排下出钱打造这样一块小石碑,以挡“将军关煞之箭”。有的“夜哭郎”经此一番功夫,便不再昼夜啼哭,便进一步印证了父母作此行为的重要性而越发坚信不疑。
 
(神秘的路边挡箭牌)
      走近山寨边,环顾四周,我才发现原来这古寨依山傍水,水系千潭湖,山为栖凤山。80余户人家依山就势散落在栖凤山上,凭水而居,寨东南方向拥有的一片林地古木参天,这就是老家寨村的风水林,苗语叫“帮早”。它是苗寨用以抵挡“煞气”的护寨林。中国古代玄学认为,所谓的“煞气”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杀人力量,它可以对人的运势施以间接影响,分形煞、气煞、声煞、光煞、风煞等不同形式,在风水学上专指一种凶恶的气息。其实,在临水的古寨前专门营造一片林地,最主要的是可以保持水土流失,改善苗寨周围环境更适合人类居住,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遮阴蔽日)
      老家寨的风水林是一片参天的古榛木林,长在湖边的小山岗上,面临千潭湖,护住老家寨。林内有宽阔的坪地被古苗寨的先人们用一块块青石板铺地整整齐齐,苗寨先人们经常举办古老祭祀活动等画面在这里被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林中几处裸露的蛤蟆石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竖了一座“苗家凤凰女”的雕像,一时间把这里打扮地神圣而神秘,传说此地为神鸟凤凰栖身之地,凤凰女诞生的地方。
      遗憾的是,从雕像的雕刻工艺和所用的材料看,除因手法不精而显粗糙外,最大的败笔是雕像使用了水泥这种现代建筑材料。这就使得“苗家凤凰女”的神话变得虚幻而不可考。倒是林中那些树龄已有几百个年轮但仍显年轻的大树,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百年沧桑,令人心驰神往,这个古苗寨的历史毕竟已有1600年。

(风水林中的凤凰女与蛤蟆石)
      离开风水林,我们选择了一条外围行走路线,这条路线不穿过古寨的核心区域,而是绕着古寨的外围靠边墙一路穿行在青石与土坯砖砌成的民居之间,从而避免了在曲径通幽的寨子核心区迷路的风险,但也失去了窥古寨全貌的绝佳机会,让我们这次的古寨之行大打折扣。

(斜门歪道)
      据考证,老家寨最古老的民居是始建于明代的吴家大屋和张家大屋,这些被称为大屋的民居,建筑底部为青石,上部为土坯夯成的尚未经过烧制的长方形土砖,屋顶盖的是小青瓦。因地势原因,古屋的进院大门被设置在正屋的左手偏东北方向。用来搭建房屋的青石板和土坯砖的比例也不算高,这说明当年选取石材的艰难。随着火药的发明,越往后取石材就越方便,青石建房所占的比例也就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完全可以通过老家寨各个时期的建筑看出来。青石块堆砌的比例越高,预示着青石料来的容易,相应地叠砌来的房屋就越坚固,防盗防匪安居的效费比也就越高,这家人的资金也就比他人家雄厚。
      我们在古寨的外墙通道里穿行,突然发现这些建在古寨边上的石头屋所用青石的比例大多要比建在寨子中心区的房子土石比例要高,原来这些青石墙壁实际就是老家寨古苗人抵御外敌的一道道屏障。它与古寨东北角的碉楼相连接,使整个古寨的建筑浑然一体,通过八卦式布局,把寨内、山间、田边、水边,凡人迹所至之处用石块堆砌起来的矮墙连接起来,使其具有军事防御功能,以抵御外敌对本寨的入侵。
 
(建在古寨最高处的石砌碉堡)
      我想,假如一个不熟悉古寨情况的人一旦深入其中,肯定会有一种找不到方向的感觉,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随地势起伏,曲径通幽,模样一致,心慌之下,那还找得到出村的路?
      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古寨左上角的最高处,在石板路的尽头,有一座用青石砌成的碉楼,可惜整座碉堡的青石完全看不到岁月留下的印迹,原来这是一座后人刻意打造的“景观碉”。
      或许这里原本就有一座碉楼也未可知,只是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难以寻觅。我想,倘若是为景观而景观,另花钱重建这座碉楼,倒不如留着古碉楼的遗址让后人凭吊来的更为真切。
      从碉楼处一路踏着石阶下坡,我们便来到栖凤山脚,石墙木屋边长有一棵大树正好乘凉。只见几个穿着苗服的姑娘正休闲地坐在青石板阶上,全神贯注地玩着自己的手机。在她们的手上已没有了苗绣,更看不到从前我们已熟悉的苗族少女传统的女红。